王怡,女,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10月出生,經濟學博士,教授職稱,現任商洛學院教務處處長、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陜西高校新型智庫商洛發展研究院院長、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商洛發展研究創新團隊帶頭人,2022年9月獲得陜西省“師德標兵”榮譽稱號。她熱愛教育事業,在從事制度創新及經濟學領域研究的同時更注重教學相長,致力于用所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根植商洛鄉土,涵養高尚師德
2000年7月,王怡自吉林財經大學畢業,回到地處秦嶺腹地的家鄉——商洛,光榮地成為一名高校教師。一眨眼,她已在商洛學院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2年。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王怡扎實踐行三全育人理念要求,盡管行政職務在不斷變動,她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為學生上課,教學工作量飽滿,并擔任學校會計學專業帶頭人,省一流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負責人。
在教育改革中,她突出創新引領,創新課程建設模式,創新教學組織形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她和團隊提出的“合作研討式”教學法倡導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多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精心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自主探究學習過程,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并享受自主攻克難關、解決問題的喜悅。該教學法先后在多所高校應用推廣,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業績。她先后獲批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含重點攻關項目1項),榮獲省級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校級教育教學成果獎3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20余篇,在《中國教育報》發表成果文章2篇。
對標國家需求,學術成果豐碩
面對商洛市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的情況,王怡和團隊持續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研究。王怡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對近三年脫貧的農戶進行調研以及對扶貧干部進行深度訪談,從而收集到一手資料,再結合政府扶貧部門的統計數據建立定量的模型分析,以脫貧人口的物力資本、人力資本、金融資本、生計資本等把返貧風險劃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她研究的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戶返貧風險監測與預警模型為當地的扶貧部門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決策依據,為商洛鄉村振興戰略和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提效增速,也為漢中、安康、重慶、湖北等其它地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參考范例。
從學校項目到省級課題,再到國家級基金項目,在10余年的調查研究中,她先后多次帶領師生團隊深入基層,到鎮村開展脫貧調研、幫扶助困、實習實踐、規劃咨詢、技術培訓、志愿服務等教學科研實踐活動,工作事跡被陜西電視臺《我們的榜樣》欄目以“根植地方做貢獻,立德樹人譜新篇”為題進行專題報道。
在孜孜以求的研究過程中,王怡帶領團隊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榮獲陜西省高等學??茖W技術獎2項,陜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商洛市科學技術獎1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30余篇;在《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商洛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文章5篇,榮獲“陜西省優秀社科工作者”榮譽稱號。她主持完成的《習近平關于精神扶貧的相關論述研究》榮獲“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研究成果征集交流研討會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系列研究工作結項會”優秀獎,研究成果被社會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注重成果應用,服務區域發展
商洛的自然旅游資源具有資源組合豐富、空間容量大且保護狀況良好的特征,開發潛力巨大。但商洛旅游產品較單一,游客參與體驗型產品不足,并不能滿足多樣化的旅游需求。作為商洛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市政協協商資政員、陜南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陜南生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怡緊扣國家政策導向,致力于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她在細致分析商洛市資源特色、生態旅游資源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旅游資源驅動型+政府主導+市場導向”的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向市委、市政府建議,以自然、文化生態旅游資源作為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動力,在政府主導下以生態旅游市場為導向,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中心,兼顧文化生態旅游,整合本地各種旅游資源,促進產業聯動,形成生態旅游產業鏈,實現以生態旅游經濟發展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超前發展模式”。
在資政決策領域,王怡先后承擔商洛市文旅局、丹鳳縣發改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地方政府橫向項目10余項,高質量編制完成《丹鳳縣鄉村振興五年規劃》等多項事業發展規劃,向省市縣人民政府提交決策咨詢建議20余篇,其中1篇資政報告獲省政府領導肯定性批示,4篇資政報告獲市廳級領導肯定性批示,4篇資政報告被評為市廳級優秀資政建議,10余篇被縣級以上政府單位采納應用。
從教22年以來,王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勤勤懇懇,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要求,根植商洛鄉土,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區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之中。她說,“個人成長早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學校改革進步緊緊聯系、休戚相關。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一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我也一直將深入根植地方、破解發展難題、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作為自己的職責與使命?!?/p>